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 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 3.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
              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D.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 5.

              《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   )

              A.大一统
              B.天人感应
              C.罢黜百家
              D.表彰六经
            • 6.

              《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实施仁政
            • 7.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8.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孔子的思想
              B.孟子的思想
              C.荀子的思想
              D.韩非子的思想
            • 9.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 10.

              《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