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实施仁政
            • 2.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3.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孔子的思想
              B.孟子的思想
              C.荀子的思想
              D.韩非子的思想
            • 4.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 5.

              《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 6.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 7.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 8.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9.

              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②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③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④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

              A.扬仁和礼
              B.仁政
              C.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