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此,他主张(  )
              A.批判君主专制
              B.推翻君主统治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倡君臣平等
            • 2.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 3.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 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 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 故导致士林无耻, 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唯物主义
            • 4.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此话应出自(  )
              A.朱熹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5. 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
              ①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②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③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④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与梁启超的“国家观”,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在国家观问题上的进步之处和意义。
            • 7. 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 8.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法国启蒙运动
            • 9.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是(  )
              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倡导君民共主
            • 10. 如表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资料表,据表中信息判断此人是(  )
              姓名称号思想家
              籍贯福建泉州主要思
              想主张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抨击道学,反对礼教
              生卒年1527-1602年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