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 2.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孟子
              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孟子
              C.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D.董仲舒、孟子、荀子、黄宗羲
            • 3.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 4.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 5.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 6.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君主批判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 7.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4分)

              (2)不同的手段分别带来哪两种不同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9分)

               

            • 8.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9.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10.

              (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