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2.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 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根据材料二,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三,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并指出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2分)

               

            • 6.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7分)

              材料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三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 7.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8.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 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的是指什么?(1分)你如何看待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点?(1分)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4分)

               

            • 9.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 10.

              (28分)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1)列举黄宗羲体现“新见”的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黄宗羲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4分)

              (2)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的思想?并用该方法简要评价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关于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观点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中外政治文明的史实加以论证。(8分)

              (4)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孙中山的观点在理论依据、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并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