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发展很快,在诊断方法上有听诊、叩诊,治疗方法上麻醉术的发明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进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来华传教的基督教医师越来越多。中国也现了些新的医学著作如《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也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医学?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和道教代表人物。他在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上,写成《抱朴子》一书,为道教构设出各种修炼成仙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他批评民间的早期道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儒家的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他也不满意魏晋以来的玄学清谈之风,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社会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葛洪努力整合道教理论,并将其与主流的儒家学说调和,以实现使道教更加适应于社会,更容易被上层人士接受的意图。葛洪在医学方面造诣也很深。他著有《金匮药方》一百卷,这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医书。他另有《肘后备急方》四卷,其中对天花、恙虫病的记载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一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医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 5. 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姐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
              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仿效西法,“讲求化学以精炮制”,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以“应对挑战--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7.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 8. 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
            • 9.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
            • 10. 中国古代诸多门类的学问,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但是,有一 个学科却难以用西学进行系统解释。该学科的代表人物是(  )
              A.张衡
              B.王阳明
              C.张仲景
              D.郭守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