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偏学经典、官府文告、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说明(  )
              A.技术进步助推文化呈繁荣景象
              B.宋代科技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政治秩序
              D.印刷术发展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爽、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威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 4.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西汉发明造纸术西汉以后竹木简就不再使用
              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加速了资本主
              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
              C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D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A.A
              B.B
              C.C
              D.D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 7. 世界上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兰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历经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技术水平有高低
              B.科学家有无创新能力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 8.
              问题:
              (1)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
            • 9.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10. 如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
              A.张衡
              B.沈括
              C.郭守敬
              D.僧一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