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  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 2. “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D.绘画的意象化
            • 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附举盛句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4.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5. 2010年10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④正式形成于19世纪中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