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雅典城邦时代,大量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雅典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 2.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指出不同政治制度对各自历史发展的相似作用?
              材料二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
              出口贸易7%8%85%
              进口贸易61%33%6%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引自P.林德著、王新奎编译《国际贸易》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材料所述的国际贸易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诞生。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辛丑条约》中规定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最终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通过退款决议。美国感到通过“退款办学”,控制并借中国官方“自办”的壳,登入中国主流社会这个“市”,更为有利。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定课程:……(学生中)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在派遣学生的同时,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School),如果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所谓“赔款学校”这一名称的由来。
              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教育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材料以清华大学建立过程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3. 在雅典贵族政治时代,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除贵族外,只有少数与贵族有关系的平民.通过改革,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当时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 000人,贵族约为2 000人.关于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
              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检察机关
              C.贵族世袭特权被彻底的根除
              D.雅典居民拥有同等的表决权
            • 4.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
              (2)材料三中悲痛场面的发生在近代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3)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
            • 5. 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
              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
              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
            • 6. “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②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③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④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7. “梭伦的改革很受欢迎,但没有完全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  )
              ①取消债务奴隶制         ②公民按照财产分为四个等级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部分公民获得“观剧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
              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 9. 斗争和妥协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实践是如何体现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表现。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说明。(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10.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动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潜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在美国,新闻谋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