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其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
              A.颁布“解负令”
              B.设立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C.设立陪审法庭
              D.按财产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2.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人民”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万事切忌极端”,成为雅典人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梭伦在执政时指出“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生态平衡”的烙印。
              --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材料二  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常发生冲突。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谈判”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价值观”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
            • 4.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材料二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阿克顿(英国历史学家)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调和新兴工商业阶层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多元利益的妥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
            • 5.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被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末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为改变此状况,梭伦的做法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C.实行财产等级制
              D.确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 6.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是指(  )
              A.贵族、平民
              B.平民、奴隶
              C.地主、平民
              D.奴隶主、奴隶
            • 7.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一中的“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6分)

              (5)你从四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 8.

              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    )

              A.遗嘱法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 9. 梭伦改革中,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④设立四百人会议(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0. 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划分公民等级
              D.设四百人会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