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系、英国法系、中华法系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中国古代历来“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礼与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
              --李显冬《试论中国古代固有民法的开放性体系》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传统中华法律体系的重要特征。
              材料二

              (2)观察上图,写出图中A、B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
              材料三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试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5)综上,谈谈你对“法制”与“法治”的认识。
            • 2. 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
              材料一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有生法,有守法(执行法度),有法于法(遵照法度行事).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1)依据材料一,比较《论责任》和《管子》两书对法律认识的异同点。
              材料二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下面是其内容节选。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
              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三   1563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劳工法。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劳工立法试图通过强力使雇佣双方恪守法律规定,没有体现雇佣双方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重要的旨在纺织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1833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个有效的工厂法。废除以管制为特点的家长式立法,为劳资关系松绑,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工人获得了与雇主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雇主责任法》等一系列保护性立法进一步限制了雇主的自由,使其不能再任意侵害工人的利益;工会的合法地位以及集体谈判的合法性得到确认。1959年英国修正了《工资委员会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964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1974年颁布了《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法》;1975年颁布了《就业保障法》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英国劳工立法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  在疆域辽阔和国势鼎盛两方面,汉代中国都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伯恩斯、拉尔夫合著《世界文明史》第Ⅰ卷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罗马帝国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4分)从世界地位的角度理解材料二。
              材料三  漫画(图2)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与漫画图2反对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材料四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3)。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00年到1900年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迅速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五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尼克松说:“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谢谢,再见!”--档案解密1972(五)
              (4)根据材料五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
            • 5. 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体现出政治家的睿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材料二中“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已有人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料料四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提出妥协的积极意义。 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 6.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万民法”
              材料二 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皇帝、隶农、奴隶属于自由民的有?
              (2)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3)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4)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7. 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总有可循之规律、可解之因果。请在下表中填入适当的文字。 
            • 8.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3)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它为什么适合我国国情。
            • 9. 文明的演进从历史来讲,现代化的涵义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在此引领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对此进行了讨论后作了如下专题的阐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 “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其中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主题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同学建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主题四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壁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1)依据主题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可以说明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不高
              可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的铭文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概括主题二中条款的原则,并指出该文件的思想来源。
              (3)主题三两幅图片反映的经济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
              (4)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主题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
              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