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法国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郊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猎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热门制度下受贫困。也比在贵族专权统治下享受所谓的幸福好”。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这种变化又使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的表达了。
              ------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材料二 就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这导致了传统自由思想的内向化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即一个人在人际之外、规矩之外、制度之外的自在自得。胡适认为,这种“自由”只来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终没有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现代自由所强调的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种束缚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
              ------摘编自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观点,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社会因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本西方文明史书中的部分章节目录摘编。
              第三章    欧洲文明的源头
              1.希腊的古典文明
              2.雅典的民主政治
              3.基督教带来的文明
              第十五章  启蒙运动与法国的怀疑主义
              1.启蒙运动时代
              2.伏尔泰
              3.卢梭
              第十六章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怀疑主义
              1.莱辛、赖马鲁斯和对历史上耶稣的追寻
              2.康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增补建议,并说明增补理由。(要求:所提增补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4. 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体现出政治家的睿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材料二中“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已有人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料料四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提出妥协的积极意义。 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 5. 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出现在称作欧洲的早期历史舞台上的印欧人是希腊人。公元前5到4世纪,他们表述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所说的美的概念,而且首先思索了政治自由的问题。--据帕尔默等《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
              材料二:要了解现代世界,必须从欧洲开始,因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在数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综合体,这是由欧洲及欧洲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构成的“文明世界”。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确实已存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
              --据帕尔默等《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
              材料三:二战后,许多西欧国家的领导人认识到,“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据夏保成 王保庆《欧洲一体化与欧洲安全》
              (1)阅读材料一,指出公元前5到4世纪希腊人表述“美”的概念以及思索“政治自由”问题的思想基础,概括上述思考对其政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列举促进“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指出19世纪40至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文明世界”的反应。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概述古代、近代和现代欧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7.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材料二】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三】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 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四】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共中央为何要提出“双百方针”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4)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 8.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妇女虽然是人,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虽然可以拥有财产,但不能完全支配财产,也不能享有全部的公民权利,法律把她们当作抚养子女者看待。--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演变》
              妇主中馈(家中饮食等事),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主事).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丈夫),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母鸡)晨鸣,以致祸也。一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一《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时间举措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1986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何相同之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根源。
              (2)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因素促进了近代以来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 9. 【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
              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 10. 梭伦的大盾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