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4)材料四中陈炯明这个近代革命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说明

            •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碎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结合学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钱穆所说的宋代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 3. 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认为,“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创立的目的。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以元朝行省制度为例加以说明。
            •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一定会就一些事关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重大事务达成重要共识,比如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等。
              --2015年11月8日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元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有两次合作,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习马会晤”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 5.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克利斯提尼改革有两个具体的内容:一个是实行村社自治(部落下面的各个村社,村民自治);另一个是“陶片放逐法”。
              -一据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美国政治的“制衡机器”有多个路径,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是最显然的一个路径。这种“你虽然拽住了我的头发,但是我珠住了你的脚,他虽然扭住了你的胳搏,但是你拧住了他的脖子”的复杂格局使得任何一个权力机构都不敢轻举妄动、任意妄为。
              --据刘瑜《民主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斯提尼“村社”改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并分析其权力结构“三权分立”的重要意义。(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权力结构上较美国1787年宪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
                 (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
                  材料二  从1860年到1894年,慈禧当政中,国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折。也就是1884年有个中法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打胜了却签约。这三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叫做同光中兴,就是同治争光绪年间的中兴大业。湖南的曾国藩,安徽的李鸿章都是中兴大臣。这三十四年,就是中国在传统的、纯粹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工业基础,拥有现代军事,一个接近现代的国家。原来的中国是没有工业的,但是这些年当中,构建起了初步的工业基础,而且是重工业的基础。这是了不得的贡献。
              --摘编自马勇著《甲午战争十二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光中兴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国内外背景简要评价同光中兴。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
            • 8. 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如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内容
              徐寺约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
              (2)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2)材料二中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与材料一有何异同?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 10.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依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材料二《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3)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务院
              党派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共产党1329126
              民主党及无
              党派人士
              0327026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内容?
              (5)结合材料一与材料四,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