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 2.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名号,分别隶属于郡。这样的诏令当出自(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 3. 西汉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海内新业,同姓寡少”,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科举制与八股取士
              C.设内阁建军机处
              D.宗法制与行省制度
            • 4. 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  )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 5.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记载:“以城邑亭障反,降诸侯,及守乘城亭障,诸侯人来攻盗,不坚守而弃去之若降之,及谋反者,皆腰斩。”由此可知,汉朝设置亭的主要作用是(  )
              A.保障边疆安全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强化了皇权
              D.强化了地方行政官员的军权
            • 6. 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针对郡国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
            • 7. 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  )
              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 8.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该材料中“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
              A.抚慰了异姓功臣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诸侯力量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9. 连云港市东海县出土一批政府档案文书性质的竹简,据其中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你认为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当时仍实行郡国并行制
            • 10. “不行黜陟(意为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体现这种特点的政策是(  )
              A.“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推行内外朝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