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
            • 2. 殊异之王权
              材料: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贵族相比,没有多少特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王室领地,10世纪时的法国国王如果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贵族的抢劫和袭击。
              --《世界通史》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10世纪法国王权式微现象的?
              (2)简述中世纪后期王权强化的原因及表现。
              (3)1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君主权力又是如何加强的?
            • 3.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
            • 4.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文中的王沔应该是(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 5. 宋太宗(939-997)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代统治者的这种认识造成了(  )
              A.重文轻武积弱不振
              B.内乱频仍国势衰弱
              C.外戚宦官横行不法
              D.变法受阻积弊难除
            • 6.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
              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 7.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
            • 8. “君主的烦恼”公元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面临着共同的烦恼…….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国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对策,西欧的君王则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问题:
              (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面临的共同烦恼是什么?
              (2)10世纪时,中国皇帝为解除烦恼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对策?
              (3)西欧君王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 9. 如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氏家训》:“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侍奉父母养妻育儿)之计,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俸(学费).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技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光明日报《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材料二  (2)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3)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弃用;(4)小学读经科废止;(5)注重小学手工科;(8)中学不分文科、实科;(9)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10)清末各学堂的奖励出身制度全部废止。
              --摘编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  自19世纪以来,英国制定实施的大多是旨在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教育立法……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一个教育类型,因而,形成了欧洲中等教育的“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一轨是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针对的是少数的贵族子弟,而后一轨则是群众性的教育系统,面向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女。……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以培养与训练雇佣劳动者为目的“作业学校”、“星期日学校”、“贫民学校”。由于“圈地运动”和“动力革命”,致使贫苦农民及其子女涌进城市,工人也受贫困的折磨。因此,贫苦儿童的教育被作为“济贫”手段而加以实施。“作业学校”就是为贫苦儿童而创办的。
              --摘编自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一一个历史的视角》
              (1)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据此分析其原因。
              (2)《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颁发,在当时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欧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