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
              A.世禄制
              B.征召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2.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刺史监察
              D.建“内外朝”制度
            • 3.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
              A.限制了王国势力
              B.增加了选拔人数
              C.体现了差别平等
              D.削弱了世家特权
            • 4.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 5. 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  )
              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
              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 6.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7.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 8.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品德、才干“以文取士”
              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B.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
            • 9.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 10. 王符在《潜夫论•考绩》中写道:“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贪得无厌)应廉吏……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这说明(  )
              A.世官制限制人才选拔范围
              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
              C.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
              D.科举制冲击传统门阀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