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秦朝,尚书是掌通奏章的文书小吏,后逐渐能劾奏朝臣,参与选官。至西汉元帝时,竟号称“国家枢机”。尚书地位和权力的变化(  )
              A.推动监察机构力量的壮大
              B.奠定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C.顺应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
              D.开创了贤臣政治的先河
            • 2. 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群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士的影响力提高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 3. 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
            • 4.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 5.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选用一些亲信组成新的机构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三司、尚书省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内阁,军机处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2)概括材料二体现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军机处的设立并非加强了皇帝独裁,相反倒是对皇权独裁的“和平演变”,大臣们融入了皇帝的最高决策过程,实际上削弱了这种独裁。
              --摘编自雪珥《大清军机处:破解集权命题》
              (3)据材料二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是对皇权独裁的“和平演变”。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 8.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9. 崔迈指出:“封建之设,不知所起,其可考者自黄帝迄周二千四百年而后废。始非不可废也,弊未极也。自秦以千年,郡县之法日弊矣,安知后世不复为封建也?然天下世变多端矣……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在这里,崔迈(  )
              A.主张恢复宗法分封制
              B.否定郡县制的合理性
              C.囿于历史循环论错误
              D.预言政治制度的变革
            • 10.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