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上述史料,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丙说
              B.甲说、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 2.

              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
              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3.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哪些朝代实行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开始设置内阁是在哪个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哪个朝代设置的?(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5分)

               

            • 4.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
            • 5.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6.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A.地方割据问题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 7.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 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伯利克里和艺术家们开始美化雅典时,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雅典卫城。在雅典城迂回曲折的街道两旁,雅典人简朴的住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平顶屋。市场是雅典人进行贸易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市场旁边是一些有名的门廊或回廊,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雅典公民大会在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上召开,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那里的露天剧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伯利克里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站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

              ——(英国)J·C·斯托巴特《光荣属于雅典》

              材料二:紫荆城整体布局依据天文原理,全部按照南北轴线方向排列,以反映宇宙的无上权威。总的规划和所有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让走近或进入各道城墙和庭院的人心生敬畏并留下难忘印象。……它那壮观的庭院,它所有建筑物的屋顶轮廓之优雅和建筑学上之气势,还有大量使用的彩色釉瓦,使它无论在美学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无与伦比。

              ——(美国)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雅典卫城与中国紫荆城的不同特点及分别体现的政治理念。(8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政治理念产生的根源。(4分)

               

            • 9.

              关于中国某朝官制,有史学家如此评述,“当时的官,仅以寓禄秩,而别以差遣治事。”这说明该朝官制

              A.规范了官员职责
              B.加强了对官员控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专制君权
            • 1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摘编自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

              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