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罗列了秦、西汉、宋、清各代的部分官职,依据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巡抚 总督 都统 水师提督 管带

              郡守 中尉 宗正 将作少府 监御史

              刺史 三服官 盐铁官 常侍 司隶校尉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知州 提点刑狱司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 2.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并就此作简要评价。(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意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 3.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②宋朝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4.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 间
              职 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 5.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 6.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7.

               下列机构或官职,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相互牵制关系的有                     (    )

                  ① 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               ② 宋朝统兵将帅与枢密院

                  ③ 元朝中书省与枢密院               ④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 【题文】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随之加强。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的本质区别是
              A.权力大小不同
              B.政权性质有别
              C.机构组成各异
              D.办事效率不一
            • 9. 【题文】以下各项体现出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   )
              ①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
              ②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③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④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0.
              【题文】明清两朝是如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简要评价其措施。(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