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
              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
              材料二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2)据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据此指出“一般法令”受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
              材料三  表3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概况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 2.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
            • 3.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