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B.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
              D.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 2. 《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 3.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4. 史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
              B.“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C.“(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 5. “夫宰相之名,自前朝时已废而不设,其后置大学士,我朝亦相沿不改。然其职仅票拟承旨,非如古所谓秉钧执政之宰相也”。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
              A.元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 6. 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 7. 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把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到六部,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其中吏部权力特重,为六部之首。又在六部里设科,称为“六科”。其目的是(  )
              A.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B.平衡权力,保证行政公正
              C.分割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8. 某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谋危社稷…….朕欲……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以上材料判断“朕”应该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元世祖
              D.明太祖
            • 9. 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巨大臣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 10.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