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分封制之后出现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都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任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2)据材料二归纳柳宗元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其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材料二 (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3.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
            • 4.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 5.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 6.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慧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7.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 8. 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西洋历史的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的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
              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
              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 9.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0. 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  )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