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我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 颁布“附益之法”
            • 2.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     ]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 3.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皇帝制度
              D.察举制度
            • 4.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 5.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意思是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下列措施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设立中朝    ③实行刺史制    ④实行皇帝制度
              [     ]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6.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    
              D.实行郡国并行制
            • 7.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           ②汉初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 8.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
            • 9.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

              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
            • 10.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

              A、秦朝
              B、两汉
              C、南北朝
              D、唐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