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因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嘈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
              B.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行省的地方长官
              D.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 2.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2003年7月,负责调查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项目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凯利自杀身亡,外界怀疑其因不堪忍受政府施压所致,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支持率暴跌。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据《英国卫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整理
              (2)当布莱尔内阁受到议会下院反对时,依据英国的政治“规矩”,首相可采取怎样的对策?描述这一政治“规矩”的特征。
                  材料四  早在战事(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施材料四中“大胆的计划”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原因?试评价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规矩”的影响。
            • 3.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 4.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 5.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下列关于行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全国分设10个行省
              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C.行省官员有更改赋税征收制度的自主权
              D.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6.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 7. “天下之事具在于都省,省之事责之六部”。该现象最早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8.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ij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河-溪皆屈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  同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井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了哪三级管理制度?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同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重新解释新=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 9.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 10.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问题:
              (1)下图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汉、元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与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