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2. 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3.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 4. 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
              ①世卿世禄制 ②科举制
              ③井田制 ④土地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科举制度越来越受重视 
              B.是社会底层乐于接受的选官制度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从历代科目变化可看出用人取向
            • 6.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 7. 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以贵役贱”指的是(    )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
              B.从世卿世禄到察举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D.科举制造成这现象
            • 8. 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八股取士”的做法出现于何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秦、隋两个王朝为汉唐盛世奠定基础的最主要贡献是
              [     ]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