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  )
              A.大西洋沿岸
              B.太平洋沿岸
              C.印度洋沿岸
              D.北冰洋沿岸
            • 2. 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其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如公元1684年,康熙帝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康熙帝在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0.72亿人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材料二
                    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焱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的相关数据
              年 份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194916‰20‰
              195823.2‰11.98‰
              1960负增长-4.57‰25.4‰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出现“人口爆炸”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被称为“移民国家”,并简要分析1800-1920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 4.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英格兰和威尔士议会统计
              1660-1690年1690-1715年
              议员总数2040名1874名
              商人议员75名148名
              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国际贸易估算值(单位:百万英镑)
              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欧洲世界
              1720年137326288
              1780年232274137186
              --罗伯特《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贸易的扩大,对实际收入有着许多积极的直接影响。它向那些生产出口商品和加工进口商业的制造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投入到制造业的资本增多了。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概述商业革命的表现。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
            • 5. 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可可、玉米、马铃薯等;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卡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14-15世纪
              B.15-16世纪
              C.17-18世纪
              D.18世纪中期
            • 6. 马克思在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7.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世纪及17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8. 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9.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10. 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