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本地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是指(  )
              A.意大利成为本地贸易的关键地区
              B.荷、英渐成为本地贸易的中心
              C.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迅速衰落
              D.法国、德国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商业强国
            • 3.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4. 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16、17世纪世界出现了第一个贸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处的是亚洲、美洲、非洲。    (判断对错)
              分组
              商品酒、镜子、玻璃球玉米、烟草、蔗糖奴隶、象牙、珠宝
            • 5.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下列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西班牙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B.英、法、葡等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意大利的商业优势地位因此得以充分突显
              D.西班牙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 7. 史书记载:“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上述记载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8. 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据材料一,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 9.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上述材料表明16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
              D.科学革命
            • 10. 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
              A.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同时期中国科学技术领先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