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2.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其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材料三:如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 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的措施。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
              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9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由此诞生。然而此时英镑还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从而取代黄金的作用,作为英镑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金本位”制度的出现,才使得英镑真正走向世界。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
              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到 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大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主要原因。
            • 5.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交:推行“独立主义”,开始确立欧洲霸权
              B.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 6.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这主要说明(  )
              A.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C.传统道德观念对英国社会束缚较少
              D.工场手工业在英国获得不断发展
            • 7. 近期雾霾天气宣告了中国粗放式发展经济模式的死刑,污染型的GDP越多,民众遭受雾霾的苦难越深重,时时给国人敲响着环境恶化警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同时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变得拥挤,工业产值的提高却带来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6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之后西方各国均出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政府开始立法解决这一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经济危机使很多企业流动资金缺乏,无钱投入污染治理,使企业污染减排更加困难,不利于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一些原来停产或歇业的落后产能可能恢复生产,形成污染反弹。政府为拉动GDP而大搞土木工程,炼钢、水泥、木材等等大量消耗,排放很多污染物。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这一时期经济运行机制特点是什么?据材料指出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对空气、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的保护以及对嗓音的控制条款。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环保志愿者更是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美国环保署1997年设立专门针对大气PM2.5含量的标准,以便更好检测过去被忽略的这类细小颗粒物。2012年11月17至18日,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于北京隆重举行,各界代表共计六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治理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8. 某校高二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B.中外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 9. 考古发现蒸汽动力早在古埃及已被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但真正大规模用于社会生产还是在 近代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最后研制出 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英国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西欧各国开始殖民扩张
              B.欧洲启蒙运动开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10. 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秉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