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 2. 铁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意义上的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这可以在经济社会中找到最深刻的根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突破的推动下,铁路这种更加完善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铁路改变世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首先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21010593822
              18803721691751658
              189061722433134919
              1900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摘编自《中国铁路史》
              材料四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说明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
            • 3. 伦敦形象
              在我的头脑中,没有把对伦敦的看法与骄傲联系起来的念头。伦敦的可怕形象总是让我担心,使我沮丧的是如下一个巨大而令人惊骇的事实,数百万人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聚集在这条高贵之河(泰晤士河)两岸,各自在自己的巢穴工作,彼此不关心或不了解,……对无以数计的成千上万人伤残死亡毫不在乎。六十年前,一位伟大的英国人科贝特,就已将伦敦视为大瘤子。如果当时它就是一个大瘤子,现在又如何呢?它还是一个肿瘤,它把乡村地区半数人连骨头带血地都吸进它那狼吞虎咽塞饱了的肚皮里。
              --伦敦郡议会的自由党主席罗斯伯里勋爵(1891年)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伦敦在作者眼中的主要形象特点。
              (2)据材料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信息,思考导致作者如此评价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4. 1830年,曼彻斯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
              A.畜牧业
              B.棉纺业
              C.毛纺业
              D.种植业
            • 5.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建成了现代工业体,包括(  )
              ①纺织  ②电力   ③煤炭   ④钢铁   ⑤汽车   ⑥机械。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 6. 如果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工厂法》为主要研究内容,那么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
              A.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B.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结构变化
              D.英国社会立法的开端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体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 8.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  )
              A.机器和工厂
              B.法律和制度
              C.理论和学说
              D.科学和发明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王斯德《世界通史》).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
              1
              4
              ,1861 年为
              1
              3
              ,1871 年达到了
              3
              5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第120页
              材料三 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制建设表:(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70-1907年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
              材料四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梅雪芹在《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反映了英国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现象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反映了当时英国怎样的经济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