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教士与学人】
              神利用火车、汽船、电讯等交通工具来拆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围墙,使能四海一家和平共处。清政府却从起头就顽固地闭关自守,此举不但触怒各国,更是违背天意。因此招致天罚,屡遭羞辱。
              --李提摩太(近代中国重要西方传教士,写于1894年)
              光绪十八年(1892),我指导弟子们实习《仪礼》十八章。我为他们预备了各式各样的古代乐器……结果发现古笛太长,我们无法用手指按吹。突然间,我领悟到古代的人必定是巨大的伟人。因为那时候刚为盘古初开,气温高热。两千年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日远,气温降低,人的体积也随之缩小。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再过两千年,人的体积必比我们更小,今日的笛对他们也无法适用。
              --康有为
              问题:
              (1)李提摩太以其为神学辩护,康有为以其解释古今差异,回答此其为何?
              (2)对上述两段材料作出评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示:Ⅰ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Ⅱ国家:日本
              Ⅲ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Ⅳ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
              Ⅴ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图中曲线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予以阐释。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过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恳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 )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貫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一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环境在19世纪遭到进一步破坏。到进步时代(19世纪90年代到一战后),城市环保运动,资源保护运动和自然保护运动共同汇集成美境史上的第一次环保运动高潮。美国主要工生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流域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城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这期间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的扩展速度和面积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水利项目和防护林工程以及大平原地区的土地治理等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美两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环境保护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18801900
              联合王国(英国)19.922.918.5
              法国7.97.8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4.98.513.2
              美国7.214.723.6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如今,全球银行业遭遇到空前困境不是个别现象,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最大的影响还是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大发展对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 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传统银行如果继续跟不上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步伐,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摘编自《国际银行业遭遇空前困境的警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5.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6. 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
              材料一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有生法,有守法(执行法度),有法于法(遵照法度行事).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1)依据材料一,比较《论责任》和《管子》两书对法律认识的异同点。
              材料二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下面是其内容节选。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
              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三   1563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劳工法。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劳工立法试图通过强力使雇佣双方恪守法律规定,没有体现雇佣双方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重要的旨在纺织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1833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个有效的工厂法。废除以管制为特点的家长式立法,为劳资关系松绑,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工人获得了与雇主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雇主责任法》等一系列保护性立法进一步限制了雇主的自由,使其不能再任意侵害工人的利益;工会的合法地位以及集体谈判的合法性得到确认。1959年英国修正了《工资委员会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964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1974年颁布了《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法》;1975年颁布了《就业保障法》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英国劳工立法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7. 材料一  1918年3月23日7时20分,一声巨响突然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响起。伴随 着滚滚浓烟,从睡梦中惊醒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之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炸声在巴 黎城内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 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
              可是,对于电台的说法,巴黎市民并不相信,因为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 的轰鸣声。事实上,这种被命名为“威廉火炮”的超级巨炮就是德军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 鉴于其威震巴黎的业绩,德军又把它称为“巴黎大炮”。
              材料二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产生了哪些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出现使战争形式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不同时期航母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高科技武器与世界 和平的关系。
            • 8. 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9.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其中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  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  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村料二  图中的四幅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图中白色部分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材料三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
              -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因。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说说西方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村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各地所作出的反应及影响。
            • 10. 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其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污染物质的来源还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材料二  我国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变化图。
                 
                  材料三,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1 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事件中约1.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痛定思痛,英国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其关键一着是1 956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 5天,1980年降到5天。
                  材料四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自治区。在这种形势下广西坚持一切从区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西”。
              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西”。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伦敦成为“雾都”的历史原因?英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