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分析英国生铁产量1860年增至380万吨的原因。(3分)       

              材料二: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2)据材料二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

              材料三: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3)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什么问题?(2分)

              材料四: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4)材料四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3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晚期达到“起飞”阶段的原因。这也提出了为什么这种“起飞”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
              、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迪亚士、哥伦布船队的航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起飞”的原因,并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起飞”的直接推动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 3.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学史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当代全球化研究》回答:
              (1)材料一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简述上述三个事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4.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了(  )
              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5.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  到 1860 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 30 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汲汲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4分)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天涯论坛《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当格林斯潘以及美国舆论批判“贪婪”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事实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根本和全面的颠覆。--人民网《道德不敌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我们对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应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3)结合材料三,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14世纪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这句话的理解。
            • 7.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
              A.国家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经济生活自由放任
            • 8.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演出了一幕幕规模宏大的历史悲喜剧。”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简要说明15和16世纪“近代世界奠定基础”的表现。(6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请以西方为例加以说明。(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20世纪中期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变化。(6分)

               

            • 9. 分裂与统一,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从14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最终得以完成。
              (1)材料中“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2)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中国最初是通过何种渠道融入世界市场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 10.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这一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