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请回答:
              (1)请你以16世纪前后西欧的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富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高中历史高中三年级(实验本)

              请回答:
              (1)现代化的进程发端于哪个地区?又是如何扩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化的起点发生在哪个国家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观点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沟通,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明碰撞与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封建制度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加速了它的衰落,资本主义也随之加速兴起,它们共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地球变得越来越小;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材料三

              材料四 2010年1月27日,瑞士小镇达沃斯迎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5天内多达225场的工作会议里,有超过90个国家的2500多名政经领袖讨论了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等诸多紧迫话题。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表示,今年的达沃斯年会不是一次欢聚,而是一次“反思”的聚会。因此,本届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改善世界状况:反思、重设、重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指的是什么。这种交流对落后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前两次科技革命中西方与中国的交流方式及影响。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没能与世界及时沟通和交流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漫画中的大树是指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相互沟通下达成的世界储备货币体系,它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又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达沃斯论坛交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中的主要表现。据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看法二:见漫画

              经济全球化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3)你赞同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问题: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1801年

              1851年

              1901年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是以迅速消灭森林为代价的。下图《12英尺的战利品》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
              ——以上文字与图片均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2英尺的战利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材料二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坚定又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这就是你的作为: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前途障碍多多你明辨,你思索,你了如指掌,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敌人以战争与死亡,从国内外夹攻,内忧外患频仍,你却岿然屹立……世人无不惊愕,议论纷纷,他们满脑袋胡思乱想,除了蝇营狗苟,他们又关心什么?……这个魍魉世界,向我们索取,乞求财富、恩典和地位,即使予所亲者同贵同荣,爱情难以满足,他们要吞没整个王国。他对这个人亦复如此。——让我们广为宣告,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计!任何人,无论是谁,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亦必将来临。
              ——歌德

              (1)材料一、二是后人对近代欧洲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人用两种方式改变着世界,也体现出这两人所在国家不同的崛起方式。两种不同的崛起方式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崛起方式对各自国家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种崛起方式,其共同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