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80年代末,张之洞谋划在湖北建立铁厂,他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汉阳),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张文襄公全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坐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9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一所说“经济形态”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熟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世界文明史简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材料表明

              [     ]


              A.蒸汽机的改良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引发了工业革命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D.科学理论发现迅速转化为工业生产力
            • 4.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近代科技与社会发展间关系”的探究任务。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空白部分。

              (2) 科技史学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列,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结合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发明,说明丹皮尔上述结论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6. 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改革方面首先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是
              [     ]

              A.蒸汽机车
              B.蒸汽机驱动轮船
              C.内燃机三轮汽车
              D.福特T型四轮汽车
            • 7.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