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西方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开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在16、17世纪中这里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心理状态和价值尺度。”材料中的“社会政治结构”奠基于
              [     ]

              A.《大宪章》
              B.《权利请愿书》
              C.《大抗议书》
              D.《权利法案》
            • 4. 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最终以工党13年执政终结者的角色,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自1812年利物浦伯爵之后,英国史上最年轻的首相,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卡梅伦会赞成下列哪句话?
              [     ]

              A.“内阁、枢密院和国会都是国王的下属机关”
              B.“除经议会同意外,(国王)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C.“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D.“内阁首相,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 5.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 6. 历史学爱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     ]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 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潮流,也是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北大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和世界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引领了世界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国情和美式民主的“混血儿”。
            材料四 2009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强调,在制度建设中要把公开听取民意、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加以规定。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继承了美国l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有人说,“《临时约法》在中国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 9. 材料:英国社会比较开放,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吸引人才、鼓励技术创新。结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下列对该推理判断表述正确的是
            [     ]

            A.材料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
            B.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
            C.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合理
            D.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贸易自由代替了保护主义。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