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 民主政治有什么“创新”?请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法国是如何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三中的两种政体有何相同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08年《新德意志报》评论: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4)综合以上材料请指出中英法美四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由此你认为我国应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   
              B.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C.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D.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 3.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地打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能够“狠狠地打击”世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结合材料三漫画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关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出身低微者”觉得,共和国总统不过是另一个君主,宪法规定的国会不过是另一个英国议会。 
              ——房龙《美国史事》

              (1)针对“出身低微者”顾虑,假如你是宪法制定者,你将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这个长周期的前25到30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繁荣时期,而在后一半时间,世界经济则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在每一个长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2)1945年,世界经济进入最强劲的一轮“康德拉捷夫上升期”,美国成为新的“增长极”。美国是怎样“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从“康德拉捷夫周期”的角度看,美国的霸权地位在1945年如日中天,从20世纪70年代起陷人缓慢衰落。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史上,两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刘少奇追悼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
              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选举村级委员会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简要指出欧洲历史上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试评价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中国与日本同属非西方文明,对于现代化这种“舶来品”的抗拒是难免的,这也是很多非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但在不断抗拒、不断遭受挫折以后,两国一个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继续对抗现代化的目标,一个是改变态度转而接受现代化。
              ——刘金源《关于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材料二 小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等同于国家实力,认为一国实力的标准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的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吸取性的实力,和硬实力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它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程度。其中“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强大和兴盛的主要动力。”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请回答:
              (1)你认为19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是如何通过“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促成国家强大和兴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叶英、日两国完成现代化的途径有何不同?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稣会士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在剧本题目下,伏尔泰加上“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一行文字。在伏尔泰的这个剧本中,讲述了称霸一世的成吉思汗最后为崇高的道义所折服的故事。他在前言中宣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明证,体现了理性和才智最终必然凌驾于愚昧和野蛮。”
              ——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根据孔子的教导”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耶稣会士那种对中国理想主义的报道被挤到了一边,莱布尼茨、伏尔泰式的对中国宽容、羡慕、崇敬的态度越来越被“欧洲文化优越”论所替代。进入19世纪后,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革命的拓展,欧洲人的“自大感”发展到极端。……中国成为一个落后黑暗的王国。
              ——张海林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
                     材料二 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
                     材料三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形式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革命的领袖们为了在欧洲的旧政权的进攻中生存下来,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法国革命还以其他几种方式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它要求所有的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教授法语并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材料四 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1870-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在此之前,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其中典型的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上述材料均引自《全球通史》

                     材料五 在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逐减产生了共同的文化……美国人民经过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引自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反映出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民族主义在法国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促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东西方民族主义运动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北美“民族主义”获胜的方式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在历史上起到的进步作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