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树立这一范例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 2.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C.标志着责任内阁的产生          D.有利于议会主权的确立

               

            • 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4.

              进入19世纪,欧洲思想界面对两场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巨大变动,各种学说就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在社会政治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其中的“两场革命”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商业革命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C.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
              D.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价格革命
            • 5.

              《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
              C.国王的权力的大小
              D.君主“统而不治”
            •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立法机构的办公地点是

               

            • 7.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某国”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 8.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 9.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有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 10.

              (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4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3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及原因。(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