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 3.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     ]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 4.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意义是
              [     ]

              A.确保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保证所有民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C.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
              D.代议制实现了议会和国王集体统治
            • 5.  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 ,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     ]

              A.责任内阁制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
              C.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
            • 6. 1832年、1867年及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本质上反映了
              [     ]

              A.选举权的扩大
              B.议会制度呈现民主化趋势
              C.工人阶级要求掌握权力
              D.广大民众要求议会改革
            • 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后,一直沿袭中世纪的议会选举制度,每郡和自治市一律选派两名代表。工业革命后,许多地区和城镇经济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选派议会代表的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该法案遭到贵族院否决。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7年保守党内阁又提出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在下院的席位,分配给工业城市,降低选民资格。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1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城镇区公民,除寄宿制工人外都取得选举权,但农业工人和不住在城镇选区的产区工人(包括矿工),都没有选举权。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进行第二次国会选举改革,使广大小农和一部分工资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规定每54000人选举议员一人,除二十二个城市选区外,一律实行单议员选区制。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参加激进运动的各派势力分别抱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英国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体现出哪些进步趋势,三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最终地位是(    )

              ①国家元首 ②立法机关的一部分 ③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④国教世俗领袖⑤英联邦元首 ⑥统而不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
            • 9.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0.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