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普选权在此以前……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在这里马克思(  )
              A.对巴黎公社推行的选举政治评估过高
              B.认为资产阶级创立的普选制已经过时
              C.视议会政治为实现普选权的最大障碍
              D.认为巴黎公社的普选权更具有人民性
            • 2. 《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 3.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
              B.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C.资产阶级组织了国防政府,人民无权
              D.梯也尔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
            • 4. 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
              B.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D.废除资产阶级军队,建立国民自卫军
            • 5.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巳具备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 6. 材料一  英国宪章运动中三次运动的情况归纳
               第一次情愿第二次情愿第三次情愿
              时间1837年1842年1848年
              请愿意书签字人数125万人300多万人197万人
              议会同意与否决情况235票反对
              46票同意
              287票反对
              49票同意
              222票反对
              77票同意
              结果失败失败失败
              斗争方式集会、情愿、罢工、起义、示威等
              材料二  巴黎公社是实践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以下是与巴黎公社有关的图片。
              (1)宪章运动中,三次请愿书的共同要求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方面的探索。
            • 7.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如影随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为重视已建立之体制并试图加以维护,并且尊重传统,视传统为不同时代所累积的智慧结晶。
              --据百度•百科
              材料二: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如下“共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近乎规律的“怪圈”:许多曾经激进的思想斗士,后来却“倒退”成为“保守”力量的中坚。在中西文化关系方面,一度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甚至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后来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的怪圈”在康有为、严复、辜鸿铭的思想进程中都有鲜明的显现。
              --据《破解历史的“怪圈”--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
              (1)列举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主张。
              (2)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的激进之举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3)有人认为列宁是一位激进的保守主义者。你是否同意这种观念?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二中提到的“历史的怪圈”,其实是对康有为等人的误解。对此,你如何加以理解。
            • 8.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如图1、2、3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  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 9. 了解并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对历史学习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世瑜在《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一文中指出:“以往中国史研究过于拘泥王朝体系,并以此区分学科领域和研究问题,……忽略了对历史时期之间连续性的探讨。事实上,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会更关注它们向此后的延伸;而面对另一些问题时,我们则可能更注意它们向此前的溯源。事件史的研究者比较容易把问题的解决放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但从社会史的视角提出问题的研究者则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材料二  从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去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社会的演进,某同学收集整理出如下历史大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86 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限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法国确立共和制
              材料三  历史比较研究多用于具有某种共同性或相似性的历史事物间,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其本质。在20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国际联盟、联合国作为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先后诞生。国际联盟闪现在国际舞台上仅存在26年即宣布解散。联合国成立之初,其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到2007年,联合国成员国已多达192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近1 30个。历经了近70年风雨的联合国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赵世瑜提出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按照他提出的研究方法,请你对宋代的“市”、“理学”进行阐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若要进一步探讨该时期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主导地位,请你另外补充两个方面的材料并进行说明。请举出该时期东亚社会追赶欧洲文明步伐的两个事例。
              (3)从全球史观角度,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诞生顺应了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学术界普遍认为:国际联盟的消亡“充分地表明了其难以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联合国的生命力则在于它是“能够把地球上的声音普遍集中起来的唯一论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10.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取得巨大成就到遭遇重大挫折”,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概括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