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今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房龙的评价,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B.莎士比亚的作品颇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 2.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 3.

              (16分)历史学家认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凡不是根据逻辑理性得出的原理,却自称为权威和权势的,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以个人经验、以世俗生活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到18世纪初。已经初步开花结果,绽出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新思想,后来称为“启蒙”(即摆脱偏见和迷信)。

              ——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与“古老的基督教”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分析出现“变异”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变异”?(6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延续”与“变异”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 4.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由此可见,促使歌剧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古希腊哲学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宗教改革
            • 5. 对以下两幅图片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蒙娜丽莎》 

              《洛神赋图》

              [     ]

              A.都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B.都是同一时代的绘画作品
              C.都注重描写人物的精神                
              D.都强调线条的作用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 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杂志举办“十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的评选活动,意大利以第一名当选。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当选的理由有
              ①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其航海家发现了新大陆
              ③起源于此的文艺复兴影响了世界④古代罗马创造了现代的“西方文明”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简要指出欧洲历史上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试评价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     ]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弘扬传统文化
              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主张政治变革
            • 10. 对比下列两幅画,它们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

              (清)郑板桥《墨竹图》

              (意)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像》

              [     ]

              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
              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宗教生活的差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