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文精神在西方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演进使理解世界的视角从宗教神话转向自然
              B.文艺复兴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C.启蒙运动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D.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强调理性与政治变革
            • 2.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
              D.《纯粹理性批判》
            • 3.

              (16分)历史学家认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凡不是根据逻辑理性得出的原理,却自称为权威和权势的,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以个人经验、以世俗生活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到18世纪初。已经初步开花结果,绽出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新思想,后来称为“启蒙”(即摆脱偏见和迷信)。

              ——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与“古老的基督教”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分析出现“变异”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变异”?(6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延续”与“变异”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 4.

              (24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2分)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4分)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 5.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 6.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该材料出自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哲学通信》
              D.《物种起源》
            • 7.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20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一般来说,他们衣食简单,不太过问钱财。……希腊公民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摘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寻找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的自然法则,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一般原则——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革命已经证明,人们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遍及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事实上,陈腐的旧势力不仅仅有能力继续存在,似乎还有能力恢复生机。摆在面前的任务因而就是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新文化”的领袖们认为,这项工作是任何政治行动或体制改革的绝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4)结合材料三说明“新文化的领袖们“在“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 9.

              (26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5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3分)

               

            • 1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传教史》

              (1)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为什么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4分)

              材料二  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的天性,不再为愚昧和贪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法国米拉波(1749—1791)

              (2)据材料二,指出米拉波是如何认识孔子思想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章太炎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材料所述观点的认识。(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