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四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九十年代
            • 2.

              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

              材料二   康有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各属于那一派别? 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4)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 4.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 5.

              史学家陈旭簏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是()

              A.反抗君主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民主共和的统一
            • 6.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 年)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材料二 光绪元年(1875 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近天津招商局(指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引者)亦略得此意,然其法在招致商人,而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又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李鸿章和郭嵩焘主张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郭嵩焘主张的实质。(5分)

               

            • 7.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 8.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 9.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 10.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

              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