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 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如图)。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7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 3. 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的等级身份,彰显平等价值。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有人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有的倡导“人生而自由”。下列人物中,分别表达了这些主张的有(  )
              ①墨翟              ②孟轲           ③塞内卡         ④卢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1)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二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1772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在西方世界的法国,由狄德罗编撰的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全名是《百科全书,即关於科学、艺术、及工艺的论述词典》)正编二十八卷全部出齐;而在东方世界的中国正值乾隆三十七年,清高宗乾隆帝以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下诏各省徵集图书,开始了我国古代征书、编书最大规模的一部丛书
              -一《四库全书》的编纂。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400多位高官、学者编纂,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约9亿字,几乎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在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编撰的《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哲学家拉美特利、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根据百度百科、《(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等资料整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不同点。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专注于抽象的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的分析,借助于观察和想象,完全以经验资料为依据,不懈地对传统确定的事实提出质疑。这种做法被称作批判方法,它源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的概括……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代言人。
              --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序言)
              材料二:我们的确成功地消除了许多我们的错觉和偏见,但是由于必须由人的头脑把这些结果联系起来并给予解释,这些结论必然带有人的特性。即使答案是完善的和最终的,它们也仍然会是如此,况且答案从来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终的。
              --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2)牛顿在力学方面得出了哪些“结论”?以此为例说明在人类科学史上“答案从来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终的”。
            • 8. 材料一   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 9. 材料一  洛克在他的主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政府论》中论证英国资产阶级有权推翻封建  专制君主的时候,提出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个人权利的主张。他认为政  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保障这些天赋的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君主的蹂躏而不是维护时,社会契  约便遭到破坏,人们就有权推翻统治者。
              --曾尔恕:《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材料二  尽管《独立宣言》的思想来自洛克,但是宣言所述与洛克所述仍然有所区别,  ……洛克的理论多以上帝为出发点,《独立宣言》虽也有宗教色彩,却是为人世设计的、世俗的。……洛克将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当成人的自然权利,杰斐逊却只把生命权和自由权作为“天赋人权”写入《独立宣言》,把财产权改成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李涛《美国的梦想》(1)据材料一,概括洛克政治思想中的主要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个热情的爱国者,曾两次随雅典步兵去参战。……与那些只呼口号不动脑筋的爱国者有很大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希望每句口号都经过严格的分析,以便使雅典城邦的生活置于坚实可靠的道德基础之上。
              --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
              材料三……这就是英国抒情主义风景画的兴起。画家们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厌烦心理,倾慕自然和否定工业生产的都市文明。画家们赞美自然和乡村,把大自然和乡村理想化,把自然现象和人的情感融为一片,达到借景抒情,以情写景的境界。
              --苏涛《工业革命对英国绘画的影响》
              材料四  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呈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向往做怎样的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雅典社会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的社会原因。
              (3)指出材料三、四所述观点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在19世纪的历史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