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同时期的历史主题和时代特征在社会思想上会留下深刻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引自《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实业救国思潮在清末民初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史学界对其历史作用基本存在两种看法:①认为它有利于推动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近代化道路;②认为它虽然发展了实业,但却救不了国,解决不了中国在近代的出路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
              (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2. 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材料二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技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伦理觉悟”做了哪些努力?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 3.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思想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议会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思想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自184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诸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寻求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同时,学习西学,引进民主政治思想,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1)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了哪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条件。
              (3)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重大事件和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阅读下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摘编自古罗马法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均摘自(美)R.R.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五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它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四进行简要说明。
              (5)综合上述五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看法。
            • 5.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拥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思想的天空”中的主要成就是(  )
              ①薄伽丘写出《十日谈》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贝克特创作《等待戈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校的社会契约在恐饰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着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澄《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的石蜡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决别,成为一个新的美
              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1)材料一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看法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的国旗为三色旗,它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二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
              ──《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的法兰西文化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
              (2)材料三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如何实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 8.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据视角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3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视角二:中外思想的民主启蒙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视角二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㈠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㈡……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㈢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视角三,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视角四: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注民生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三代领导集体为关注民生,形成哪三大理论?各自解决什么重大问题?
              视角五:当代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5)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裹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
              “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
                  材料五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据材料一、二,指出智者学派对“人”的认识。
              (2)据材料四,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入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 10. 材料一 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则将任人宰割,因为法官就有压制别人的权力。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显要人物、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同样的机构行使以上所说的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后果则不堪设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盖机关分立,相待而行,不致流于专制,一也。分立之中,仍相联属,不致孤立,无伤于统一,二也。凡立宪政体,莫不由之。”
              --孙中山《中华民国建设之宗旨》
              现行代议制度已成民权之弩末……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西方民权政治不能做我们的标准,
              不足为我们的导师,不能步他们的后尘,必须把中国改造成为驾乎欧美之上的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
              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政治法律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有了这种政府机关,去替人民做工夫,才可以做很好很完全的工夫。
              --孙中山《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来源,并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原因。
              (3)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想。社会转型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图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请举出一个1890-1915年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重大事件,并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该事件促进社会转型的表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