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图7                        图8                    图9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 2. 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 3.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4. 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 5.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 6.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     ]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 7. 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l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本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荆,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鸥《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问题: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