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两百年前法国大革命的翻版,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     ]

              A、作者不认同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辛亥革命失败了
              B、作者主张革命就一定要和清政府斗个鱼死网破
              C、作者在思考中国革命是与世界背景的问题无关
              D、作者不是从人民本位的立场去回看这一段历史
            • 2.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话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笑话我”。造成“他有淹死的危险”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的破坏    
              B、袁世凯叛变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 3.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材料四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924年到1927年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武汉三镇是哪三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
              材料三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伯利克里时代已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巅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三中毛泽东的话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材料三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l)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是 
              [     ]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
            • 9.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了,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10.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他认为“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你认为梁启超对辛亥革命重大影响的认识是
              [     ]

              A.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B.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C.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潮
              D.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