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漫画是民国初出现的“亡清退位之现象”。拍子上的文字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
              A.袁世凯上台促使了清王朝的灭亡
              B.袁世凯促使了民主共和的实现
              C.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民主共和
              D.希望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
            • 2.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一种梦想: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自私自利,不讲公德;讲义气,不讲法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患寡而患不均;期盼明君、清官、侠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强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体失智的历史现象。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4)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评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关于下面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②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
              ③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5.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6. 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7.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和嚣张气焰
            • 8. 2012年元旦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的纪念日。届时海峡两岸将在南京和台湾分别举行纪念大会,部分学者参加百年畅想座谈会。两岸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能取得共识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②臣民变为公民,开启了中国近代法治社会的一道窗口
              ③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革命④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