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1)材料一中,荀子以“义”而“群分”的主张属于哪派思想?他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2)据材料二,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
              材料三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3)材料三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 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 5.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 6.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井冈山以其“又红又绿”成为闻名天下的红色旅游胜地。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材料三  有的学者指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其本质特征的哲学,这种实践性就决定了它的创新性,因为实践最重要的品格就是不停顿地探索、创新,它绝不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丰子义:《跨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对比中国革命道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
              (3)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你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认识?
            • 7. 斗争和妥协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实践是如何体现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表现。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说明。(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8.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实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三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我们党要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同时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请回答:
              (1)材料一选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提出了哪些核心思想?
              (2)材料二选自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这篇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作出的?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指出了哪些重大问题?
              (3)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什么精神?
            • 10.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重大的战争或革命背景或原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