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2. 如图所示,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十七人》名单.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的邵元冲与毛泽东、张国焘等共同出现.该名单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中共创立初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3.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 4.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4)材料四中陈炯明这个近代革命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说明

            • 5.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图示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近代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或封建主义的重大斗争。
              (3)试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分析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
            • 6. 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材料三   莫斯科支持中共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共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结合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与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材料中“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的实质是什么?
            •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中共三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 10.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