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 2. 1949年春,中共西柏坡会议确立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此转移是(  )
              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D.由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城市武装暴动
            •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包括(  )
              ①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和民主力量
              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      ④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随后,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之为“内阁总理”的周恩来马上开展工作。这一史料说明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  )
              A.推动解放战争发展
              B.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D.筹建新中国的成立
            • 5.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6.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毛泽东这首七言律诗反映的是下图中那幅形势图(  )
              A.
              B.
              C.
              D.
            • 7.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
              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 8. 毛泽东曾说:“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是(  )
              A.有计划地经济建设进入高潮
              B.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D.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9. 近代某报刊上有人撰文评论时局:“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二者是“相辅相行的,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1925年
              B.1936年
              C.1942年
              D.1948年
            • 10.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