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2.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以下特权中,明显是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

              [     ]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C.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 3. 晚清诗人赵函在长诗《哀金陵》中写到“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吁嗟呼!城中歌舞庆太平,城外盗贼仍纵横。”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此事件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诗人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城外盗贼”指英法侵略者
              D.“华夷观念”开始被冲破
            • 4. 《马关条约》同《南京条约》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

              [     ]


              A.开放了沿海和沿江的通商口岸
              B.集中体现了商品输出的特征
              C.集中体现了资本输出的特征
              D.加强了对内陆地区的侵略
            • 5.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     ]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 6.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9.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南京静海寺

              图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完成:
              (1)分别指出图1、图2、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